首页 媒体中心 媒体报道 以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迎接机遇与挑战——访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

以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迎接机遇与挑战——访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

2020.6.19

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

动力在哪里?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这些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6月16日上海举办的聚氨酯前沿科技国际论坛上,亨斯迈聚氨酯亚太区总裁潘律民表示,在后疫情时代,聚氨酯下游市场可谓“危”“机”并存。亨斯迈将顺应市场变化趋势,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创新应用领域,进一步实现市场价值。

把握细分市场新机遇

潘律民介绍说,这场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带来了挑战,也不可避免地给聚氨酯下游行业造成了影响。随着疫情的逐步趋稳,后续聚氨酯下游细分市场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预计将加速增长的行业,主要是与保民生相关的内需市场。“今后这方面市场行情变化可能会趋于短平快。比如2月的口罩,3月的护目镜,4月的熔喷布,5月的头盔,6月的地摊等。不过我们认为,企业还是要掌握市场的一些长期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相信中国在这些领域还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市场走势也会比较乐观。” 潘律民表示。

第二类是投资可能会总体趋稳的行业,比如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可能在疫情期间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疫情结束可以复苏。

第三类是增长可能会总体出现放缓的行业,主要是一些涉及全球化贸易的领域,比如家居制品、鞋材服饰等。如果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贸,可能会长期受到影响。

越是分化明显的市场,企业的战略布局和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潘律民看来,包括亨斯迈在内的聚氨酯企业,在今年主要应该抓住三条主线,分别是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防范疫情冲击的风险。

随着中国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视,对现代化农业设施建设需求增加,进而会带动聚氨酯材料市场。潘律民介绍说,比如去年非洲猪瘟的疫情,养猪产业更加注重现代化。养殖业对保温有要求,猪也要追求冬暖夏凉,需要应用聚氨酯喷涂材料。目前中国规模化养猪比例约为10%,相比发达国家的50%,发展潜力很大,对聚氨酯材料的需求也很可观。在仓储和冷链方面,无论是冷库还是一般的农产品仓库,对保温都有要求,同样也离不开聚氨酯材料。潘律民估计,在疫情期间我国冷链产业增速达到30%以上。

深化在华投资信心十足

按照相关规定,此次潘律民大陆之行将历经两次14天隔离。但是疫情没有阻挡潘律民和亨斯迈在华业务推进的脚步。他此行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出席6月11日亨斯迈在天津南港工业区举办的聚氨酯组合料工厂投运仪式。

“疫情之下,天津工厂项目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南港工业区管委会等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努力营造的开放、公平的商业环境。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国政府和民众所展现出的万众一心和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决心和执行力,都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充满信心。” 潘律民表示。

天津组合料工厂是亨斯迈集团在中国北方设立的第一家工厂,对持续深耕中国的亨斯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潘律民介绍说,亨斯迈从进入中国以来,已累计投资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是亨斯迈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去年公司的亚太地区总部正式落户上海,这些都印证了亨斯迈立足中国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亨斯迈对持续深化在华投资很有信心。

可持续发展与市场价值紧密结合

在后疫情时代,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亨斯迈的战略重点,并致力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些年来,亨斯迈可持续发展的心得,就是可持续发展要紧密结合经济价值创造。否者这种所谓的‘可持续’其实是不可持续的。”潘律民告诉记者。

在论坛现场,潘律民展示了自己佩戴的用塑料瓶等回收PET材料生产的环保领带。采用的回收材料用500ml的塑料瓶来计算,一个领带大约可以消耗3个塑料瓶。背包是14个塑料瓶,围巾是7个塑料瓶。

潘律民强调,据统计,每年全球有820万吨的废塑料从陆地涌向海洋,全球塑料回收比例不足10%,一个人一年要用平均300个塑料瓶。所以我们要大力倡导采用可回收材料的聚氨酯产品。今年5月,亨斯迈利用回收PET材料生产聚酯多元醇的装置在中国台湾投产,目前产量达到2.2万吨,大约60%的原料来自回收PET材料。亨斯迈天津聚氨酯组合料工厂,其部分原料就采用这种绿色Terol®聚酯多元醇。

早在20多年前,亨斯迈就开始关注PET塑料瓶回收再利用。不同于传统简单的生产方式,亨斯迈从前端的设备投入和工艺技术着手,对回收塑料原料进行二次加工处理。新增了化学醇解和物理过滤两道加工处理流程,加上中间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以及后端产品的专业品质检测,从而确保了Terol®聚酯多元醇的产品稳定性。现在亨斯迈每年可有效回收10亿个500ml 的PET塑料瓶。

“从亨斯迈的经验来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可回收材料来源要经济、品质要高,不是简单的回收,而是要通过再制造,充分发挥材料的特性。二是新技术要与下游市场充分结合,保证产品的经济价值。下一步我们还会考虑在中国扩大绿色聚氨酯材料的生产规模。” 最后,潘律民分享了他对可持续发展理解。

原稿及图片来源:中化新网